笔者现在就职于一家机顶盒厂家,我们最近收到杜比的通知,他们要来公司核查采用杜比专利的情况。刚看到一篇《杜比欲通过AC3控制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文中从技术和信源的角度分析了杜比控制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状况,发现遭遇杜比专利调查的厂家并非我们一家。
看了这篇文章,回想之前我们公司曾经落入被国外公司设的专利陷阱,心绪难平,心中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笔者供职的公司有过陷入专利陷阱的经历,几年前我们开始生产高清机顶盒的时候,需要对应央视包含杜比AC3 5.1声道音频编码的节目,曾经询问过如果使用杜比的AC3,是否涉及到专利,需不需要交专利费,如何交?但打听半天不知道找谁。可能是那个时候高清机顶盒还没有上量,杜比公司有意回避此事,他要等你长大了,再来收拾你。
果不其然,现在高清机顶盒开始有量了,采用AC3的央视频道的用户有基础了,想换也没有办法了。于是,杜比开始打破沉默,主动找我们盒子厂家算账了。这不免让人感觉这个国外公司正在中国施展一个阴谋。
杜比的行为让人想起一家欧洲叫Sisvel的公司,他们网罗了一批律师,专门承接飞利浦等欧洲公司的有关MPEG等专利的代理。
每当欧洲举办有关电子产品的展览会,他们就从展会组委会那里搞到参展单位的名单,专门搜集中国的机顶盒和DVD厂家。在展会开始以后,雇佣便衣警察,悄无声息地在各个提前物色好的展台前秘密监视。然后,Sisvel的公司人员和警察挨家挨户将参展单位的展品没收,即使参展商将展品放回包装箱,也被旁边监视的便衣给拿出来。这样刚开始展览不久,所有中国机顶盒和DVD参展商的展台空空如也。那时,还发生从中国运往欧美的机顶盒、DVD等电子产品经常被海关罚没的事件。Sisvel的这种行为不仅引起了中国厂商的愤慨,连他们所在的本土公司对这种行为也深恶痛绝。
由此可见,杜比和Sisvel采用同样的手段,他并不事先让你知情,也不告知你为什么。在他们搞定央视之后,用隐秘的手段抓住一些大厂漫天要价,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采用他们的专利生产的产品,几乎连最基本的人工费用都不能保障。于是中国的DVD产业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现在又要轮到中国国内的数字电视产业遭殃了,这在机顶盒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些国外专利“恶霸”把中国机顶盒企业当做猎物,悄悄编制专利陷阱,当看着猎物长肥后突然来一刀,让其冷不及防。
笔者曾经代表供职的公司参加过这种展览会,想起当时被没收展品的那一幕幕,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没想到的是,杜比公司竟然在中国本土采用同样卑劣的手段向中国企业开刀。
尊重知识产权是应该有的态度,但对类似强买强卖、收费不合理的专利要冷静分析,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其收费行为,制止恶意垄断收费事件的发生。
众所周知,专利申请需要公开。例如,MPEG2、H264以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这些视频编解码算法都是公开的,并且都有公开的源代码。虽然杜比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但至今还无法证明我们机顶盒里用的解码软件是不是采用杜比的技术。据了解音频编解码的专家讲,音频编码并不是一个很高深的技术,很多压缩技术,多年以前都是公知的,音效根据每个人听觉的喜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这个领域的专利很多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根据不同的人群和喜好可以有很多更优秀的算法,例如国产的CAT、DRA等音频编码算法。类似杜比的算法,如果有高分贝的冲击还会影响听力健康,因为机顶盒中的音频解码软件是一个黑盒子,面对黑盒子谁也不能证明是采用杜比的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机顶盒音频编码技术方面,可以有多种途径,并不一定采用杜比的技术。但进入市场较早的杜比公司,通过游说国际标准组织和对好莱坞片源音频编码的控制,通过对芯片厂家的授权,不需要先进的技术,仅仅用黑盒技术与芯片捆绑,就轻松垄断了全世界的音频编码市场,之后其他再好的音频编码技术也很难获得市场机会。
笔者从来没有看到一台机顶盒有5.1声道,也就是6个声道输出端子。机顶盒上一般都有一个SPDIF或者HDMI输出端子。这些端子仅仅起到将非压缩的PCM音频数据或压缩的AC3数据流的通路作用,这些端子将AC3数据送到一台功放设备上,由该设备将5.1声道的声音还原出来。
实际上,带有AC3解码的功放一般都已经向杜比交过专利费的,机顶盒仅仅起到一个通路作用。因此,杜比向机顶盒厂家收费实际上是雁过拔毛的行为,央视的信号源是他们收费的幌子。
这个问题笔者很赞同《杜比欲通过AC3控制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里的说法,绝大多数用户根本不需要5.1声道的音频编码,作者也应该是一位技术专家,提出了在前端架设转码器和解除杜比对芯片的捆绑。如果用户确实需要杜比的技术,当然要尊重它的知识产权,交钱理所应当,但绝大数实际上并不需要。
5.1声道就是5+1个声道,也就是6个声道,如果还原出原来的音效就得需要6个音箱。但很少人有这样的雅兴在房间内摆布这么多音响,既不美观也碍手碍脚。在一个没有隔音设施、条件简陋的客厅环境中,绝大多数听众不可能具备发烧友那种“心领神会”的感知能力,也实际上听不出什么特别的效果。但杜比利用一些专门录制的信号源,再通过人工解说,刻画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声音世界,给一些运营商和听众描绘出一个神奇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心领神会,不可言传。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一个平面的画面加上一个与之不相配套的环绕立体声,有时让人感到时空分裂,甚至晕头转向,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就这样诞生了。
真的有杜比描述的那么神奇,未必!在其背后,通过对播发前端信源和芯片的捆绑,在不知不觉中给机顶盒厂家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不管最终用户需不需要,机顶盒厂家也不得不代他们交钱,这简直就是一种强买强卖的强盗行为。
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产业的一次变革,信息产业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计算机、通讯、家电产业,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的前端设备和信源标准都属于信息产业的范围。但我国对广播电视产业和信息产业是分业管理的,这种分业管理给一些恶意设置陷阱的国外公司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广电行业对信息技术把握不准的缺点,在广播电视播发设备上绑定自己的私有技术,不需要有竞争,就可以轻松间接地控制我国的信息产业。
除了现在发生的杜比事件外,之前直播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国外公司通过做通相关部门的工作,对直播星加密系统进行控制,将国产机顶盒芯片公司全部排挤在外,连国内本土企业具有三层立体加密技术的数字电视加密CA公司也不能获得竞争的机会。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直播星接收设备价格高得离谱,在市场上不到80多元的直播星接收机,经过国外公司的控制,价格飙升到340元,国家财政为此多付出几十亿的代价,据说新招标的价格还要上升。
中国企业经常在国际市场遭遇国外政府和组织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以种种理由给中国企业设置各种贸易壁垒,除了针对中国DVD机顶盒的封杀,还有前年美国政府通过的轮胎特保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一些机构却帮着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关键环节获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