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落地,并暗示加息接近尾声,市场理解偏利多,另外为应对流动性危机,美联储正连续三次向市场紧急注入流动性,再度扩表也被市场理解为利多;国内方面,经济修复仍在进行,但市场感受不一,需要更多经济数据指引。资金方面来看,国内做多情绪高涨,但comex和LME市场偏谨慎。
2、基本面。铜精矿方面,国内前2月进口量累计同比增加11.07%至463.5万吨,国内TC报价维系在偏高位运行,说明国内铜精矿实际仍偏宽松,但3月冶炼环节产能提速或影响铜精矿预期供求。精铜产量方面,2月产量为90.78万吨,环比增加6.4%,同比增加6.49%;3月产量预估94.95万吨,环比增加4.6%,同比增加11.9%。进口方面,国内2月精铜净进口同比减少14.97%至22.79万吨,累计同比减少8.6%;2月废铜进口量环比增加33.98%至13.9万金属吨,同比增加58.3%。库存方面来看,本周全球铜显性库存较上周统计减少3.7万吨至47.8万吨,其中LME库存减少2025吨至7.2675万吨;国内精铜社会库存较上周末统计下降2.6万吨至20万吨,保税区社会库存增加0.88万吨19.18万吨。需求方面,本周本周精炼铜制杆周度开工率下降0.08%至75.28%,再生铜制杆开工率回升3.12%至61.64%。本周铜价走高,废铜经济性回升,精铜现货升水报价走弱,下游补库动作有所放缓。
3、观点。随着欧美政府和央行的表态,市场对欧美银行业事件蔓延的情绪一度缓和,加之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有色在国内良好的基本面配合下,走出一波风险偏好快速提升的反弹行情。不过,市场期待的政策宽松或是一场空,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述中可以看出,通胀预期不变且控通胀是首要任务下,实际偏。另外欧美接连爆发金融风险事件,或对海外需求预期产生影响;国内基本面方面,下游第一轮快速补库进入尾声,现货升水下降,去库速度也有所放缓。从铜价涨跌节奏来看,价格下跌更多依赖于宏观事件性风险,涨价则更多依赖国内良好的基本面,因此铜价能否进一步走高也要关注市场焦点是否已由宏观转向基本面,须注意操作节奏。最后,内外需求(预期)的差异性以及库存状态,内外反套机会也可以时时关注。
供给:1-2月中国镍矿进口同比分别减少8.6%至142.15万吨,增加19.3%至148.28万吨,其中菲律宾占比下降4.2%;本周镍矿到港640.66万湿吨,较前值减少2.81% ;1-2月电解镍净进口0.75万吨、3.65万吨,其中2月精炼镍出口量5642吨,环比增加110%,同比增加1347%;进口量9289吨,环比减少7%,同比减少38%;1-2月镍铁进口量分别增加20%至7.2万吨,增加68%至8.2万吨;冶炼利润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江苏和内蒙地区跌幅较大;1-2月中间品进口量分别上涨75.16%至1.5万镍吨,上涨241.19%至2.2万镍吨;MHP平均系数维持81,交易较为活跃;1-2月硫酸镍净进口量分别上涨78%至0.65万吨,上涨168%至8.3万吨,其中2月出口量8297吨,进口量23吨;电解镍供应紧缺缓解,镍铁及硫酸镍产量及进口均有增量;2月200系废不锈钢使用量小幅提升至14.3万吨,300系维持27万吨。
需求:需求端表现仍然偏弱,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都遇瓶颈。不锈钢行业来看,本周78家样本库存减少3.3%至130.72万吨,其中200系去库8.5%,300系去库3.0%,400系增加2.3%;佛山地区去库3.5%至43.3万吨,其中200系去库13.4%至15.3万吨,300系去库3.4%至24.9万吨,400系累库110.1%至3.1万吨;无锡地区去库3.5%至70.1万吨,其中200系去库2.4%至10.7万吨,300系去库3.3%至50.5万吨,400系库存去库5.9%至9.6万吨。1-2月不锈钢净出口分别为21.5万吨、6.6万吨,其中2月进口量18.72万吨,同比减少42%,环比增加24%;出口量25.29万吨,同比减少10%,环比减少31%。不锈钢冶炼利润持续下行,厂商生产意愿减弱。本周不锈钢开始去库,是春节后首次较明显去库,表观消费量有所提升,市场对后市需求的强预期有所减弱,不锈钢的实际需求仍未有明显体现。不锈钢当前面临的高库存、弱需求和低利润的矛盾难以扭转。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3月三元前驱体产能11万吨,同比提升42.67%,产量11万吨,同比下跌1.38%;三元材料产能10.9万吨,同比提升13%,产量7.3万吨,同比增加14% 。
库存:本周LME库存减少204至44454吨;沪镍库存较前值减少840吨至2146吨,社会库存减少391吨至5140吨,保税区库存减少300吨至4600吨。
策略观点:从供给来看,目前包括青山在内的多家企业开始投产/预计投产一级镍品的生产,海外供给有增量但从量上来看比较有限,国内一级镍品供应将由紧缺走向过剩。从需求来看,镍价下行压制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其他产品价格。不锈钢行业来看,本周库存将库3.3%,是节后首次明显降库存,但库存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而本周去库一定程度上也要考虑生产不积极的情况,并无法证明需求明显回暖。当前订单及采购量不足,现货市场不活跃,上游生产端受拖累,叠加镍铁大幅进口,镍铁-不锈钢产业链负利润显现。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国内整体汽车行业面临过剩问题,面临车企价格战问题,原料端受此影响,价格承压。中汽协认为此轮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得到市场广泛认同。此外,中间品和硫酸镍进口增幅明显,而需求偏弱,硫酸镍面临过剩问题。当前镍价回归半年前价格水平,并有或将企稳的态势,当前库存仍处于低位并不断去库,但由于实际需求没有体现,价格缺乏有力的上行支撑,谨防资金再度炒作。
本周铝价震荡偏强,24日沪铝主力收至18470元/吨,周度涨幅1.32%。
1.供给:据SMM,随着山东产能继续转移,贵州运行产能将增至186万吨;云南三大铝企已陆续完成限电减产要求,减产规模78万吨,当地总运行产能回落至326万吨,低于去年同期337万吨水平。此外甘肃中瑞二期达产、贵州兴仁登高及内蒙白音华存在部分新增投产补充,预计3月底运行产能修复至4019万吨附近,产量在339万吨附近。
2.需求:线缆、型材板块持续复苏发力,国内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周度开工率上涨0.2%至64.4%。其中铝型材开工率上涨0.5%至64%,铝线%,其他版块持稳运行。原生铝合金开工率持稳在56.2%,再生铝合金开工率持稳在50.4%,铝箔开工率持稳在81.1%,铝板带开工率持稳在78.8%。铝棒各地加工费涨跌不一,河南临沂持稳,包头无锡上调30-60元/吨,新疆广东下调140-170元/吨;铝杆加工费稳中有升,河南广东上调25元/吨;铝合金ADC12及A380下调50元/吨,A356及ZLD102/104上调100-150元/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