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为汽车、军工、农机、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等行业服务。我国已连续几年成为世界大的机床消费国和机床进口国,是*三大机床生产国。
由于机床行业对国防军工和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我国政府已将机床行业提高到了战略性位置,把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和功能部件列为国家重要的振兴目标之一。随着一系列扶持性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几年我国机床行业有望在延续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在技术能力上实现质的突破,在机床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并诞生出几家的机床企业。总体上看,我国机床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势头依然会比较强劲,中国机床行业在未来几年将步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将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功能部件配套齐全,自给率达60%;关键功能部件将实现产业化;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和数控刀具将得到发展,为中数控机床配套。2010年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在国产数控机床销售额中,经济型数控机床约占50%,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达到批量出口能力;普及型数控机床约占45%,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步扩大出口;型数控机床约占5%,品种将大大增加,并在出口上将取得突破。
国家发改委应对经济形势的重要部署,加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
该规划力争在年底或年初出台,并以高规格形式发布。届时,多项组合政策出台以促进九大重点行业振兴。
此次国家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重点方向为安居工程、农村建设、基础建设、节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此项振兴规划包括了钢铁、船舶、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制造等与机床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对机床行业的间接拉动作用将较为明显,将成为拉动机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国务院推出扩大内需的*措施中,增值税改革和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等配套政策将直接为机床行业的增长注入动力。
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作为配套措施,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此措施将减少财政收入1200亿元以上,企业购买新设备进行技术升级的积极性会提高,将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机床作为机械产品的母机,未来2年受益于增值税转型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增长是必然的,有数据显示,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将使机床需求在未来两年增加200亿元以上,带动行业年均增长2.5%左右。
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也使国内机床行业的市场空间扩大,替代进口进程将加快。我国中机床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国内产品的*一直偏低,根据国家规划,2010年前后,我国机床的国产化比率将达到60%以上。因此,未来两年进口替代将是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009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2亿元,同比增长16.1%。机床工具行业产品销售产值3922.5亿元,同比增长18.7%。机床工具行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7%,比2008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0.6%,中国机床行业的总产值跃居世界。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国内机床进口额与历史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27.8%,创历史新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特别是来自汽车制造、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绿色能源建设、工程机械、大型飞机、支线飞机以及船舶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国内机床消费量还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产业发展将出现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机床制造业展开了一个广阔市场。“走低碳环保之路”成为机床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兼并优化重组成为机床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本次行业调查是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1)期间,就中国机床行业的需求情况、投资力度、国内外机床比较、技术发展趋势、行业预期等问题展开的。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以参展商38.1%、专业观众30.6%、采购商11.9%为多,显示出本次展会的专业性。
受访者来自20余个行业,其中*5位的分别是工程机械26.3%、其它23.8%、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3.1%、仪器仪表6.3%、模具5.6%,机床的几大行业用户均已囊括在内。
本届展会以“科技创新迎接后危机时代”作为主题,凸显了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床行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期待。在此次调查中,57.5%的受访者认为展会上“有很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展示出机床行业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呈现的强大活力与丰硕成果(详见图1)。
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以下哪种机床工具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会成为行业主流”的问题时,受访者将智能化(24.5%)、精密化(15.4%)和高速加工(13.1%)排在前三位(详见图2)。其中,智能化受被访者关注。在本届展会上,国内机床企业展出了众多智能化的机床产品。例如,沈阳机床的vmc25100U立式加工中心作为智能化的代表,具有自适应控制功能,能够运用内部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实时确定佳的进给速率。
在本届展会上,“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04专项)图片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国家设置“04专项”,是为了逐步提高我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国内主要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在对“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评价调查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达69.4%,“作用一般”的为26.9%,“没起什么作用”的为3.7%(详见图3)。这表明,国家对数控机床行业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大多数行业人士的认可。
“04专项”的执行过程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希望“验收手段应该更加严格”的受访者达到了38.0%,位居该调查项目的位,这显示出受访者对专项的后期执行更为关注。另外,认为“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化”的受访者达29.8%,认为“申报的信息应该更加公开化”的受访者则为28.7%(详见图4),这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专项时在程序和信息公开方面还值得改进。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国内机床进口额与历史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27.8%,创历史新高。进口的增长迅猛表明国内机床与国外机床的差距依然很大。本次调查报告显示,中外机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机床内部电、气、控等配置(16.5%)。紧跟其后的是加工速度和外形方面的色彩、精美程度等,均占13.1%(详见图5)。由此可见,技术尤其是对度和可靠度是国外机床国内机床的优势来源。另。